也对雷尼亚以及德拉克两大帝国,正在后面追击自己的舰队,也同样发起了攻击。
三天时间。
以数百艘战舰,以及超过5000组零点模块的代价,换掉了对面2万多艘战舰。
正如最初时所推测的那般,第一波的打击效果是最好的,而越到后面,这效果就越差。
因为,随着一次次的打击,五大帝国那边也在不断分析。
随后依旧没能搞明白,人类是如何做到的。
但用于攻击的准备时间,单艘战舰的最大覆盖范围等等,也是被摸了个底朝天。
随后,各种针对性的策略,也是被一一用了出来。
其中最让夜凌薇头痛的一条便是...
攻击流程的极限简化。
当发现人类舰队突然出现时,舰桥组不必在向舰长汇报,而是要优先做两件事。
第一,启动战舰护盾。
第二,不必浪费时间锁定,直接操控所有火力,向大致方位齐射。
之前之所以不这么干,那是因为害怕打到自己人,毕竟人类战舰直接出现在了舰队阵列的内部。
你要是不打精确攻击,那么一发过去,很有可能就是无法命中,而无法命中的后果...
则是有一定概率,会打中自己人。
更别说,之前还要求武器官在攻击前,先要确认攻击路径上,是否存在友军战舰。
生怕一发打过去贯穿人类战舰后,又打在友军战舰上。
这其中,浪费了大量的时间。
而这些,如今...
全都被简化了。
即便因为覆盖式,而非精准的攻击,有一定概率会命中友军。
但刚才也说了,一旦发现人类战舰,第一时间不是汇报,而是直接打开战舰护盾。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就算有部分攻击打到了友军,绝大部分概率下,护盾也能抗住。
而除了攻击流程极致简化外,五大帝国对于战舰之间的间隔,也提出了相应要求。
不得不说,在各种针对性的策略之下,
夜凌薇的攻击成功率,也是不断下降。
从最初的100%,降到了如今的20%左右。
换句话说,派出去100艘战舰,但最后只有大约30艘能成功完成任务
而即便是那20艘,其最终的完成效果,比起第一次来...
也下降了超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