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都说久盛必衰,故而到了这一代,王朝日薄西山,气数将尽。

先帝终日耽于女色,不理朝政,未至不惑之年便因病而终,连太子都没有来得及立。

在百官多封奏折的推举下,温思渺的父亲,也就是这一任皇帝,登上了皇位。

然而这一任皇帝是个文人,空有纸上谈兵的政策,却无躬身实践的政策,新政推了又推,改了又改,丞相府官员换了一批又一批,最后竟是无法阻止相权的扩张,丞相一拍案,反了。

皇帝终日读圣贤书,对繁衍后代兴致不大,后宫子嗣不多。

太子造反第一天便被割了项上人头,尸体吊在城楼一天一夜,皇后当场气得晕厥过去。当夜,皇后携子女、宫人,饮鸩自杀。

第二日,皇帝立即宣布开城门放叛军进来,写下退位诏书。

这位皇帝没有什么本事,只有一颗单纯的爱民之心。学的是「君舟民水」「民贵君轻」的儒家思想,做的是「籍吏民」「开田垄」的民本工作。

也许这样放叛军进城,会背负千古骂名,他却依然这么做了。

因为只有这样,才不会对城中百姓造成大规模伤害。

然而他终究是低估了叛军的残忍,屠杀照样进行,自己也未能幸免于难。

温思渺排在第三,这具身体身体不太好,自幼便靠汤药吊着。

娘胎里带来的病,便连太医也没辙,只能日日靠汤药调养。

之后,皇帝又送她去山中的寺庙祈福,这几天才接回了宫。

又怕她沾上宫里不干净的气息,特意选了处偏院给她住,这才没有在第一时间被敌军发现,活到了现在。

难怪当时一醒来,她觉得浑身上下都在疼,一点力气都使不出来,原来不是场景的问题,而是本就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