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山赶紧点头,“丁爷爷说得有道理。外公,我十岁才开始读书,之前一直在家里和小洁、我们两个人看书自学,后来直接考进了五年级。我觉得吧,再过几年,小洁不妨也走这条路,现在,她还真是没有时间上学。”

他掰着手指给大家算了笔账:一天二十四个小时,董洁差不多得有十个小时的睡眠时间,一日三餐扣掉两小时,梳洗和锻炼身体也得两小时。剩下的十个小时,她还要学外语,画设计图,看书,给一些慕名找来的人做私人的服装设计,哦,每天晚上总得挤出点时间兄妹俩说说话看看电视休息一下。时间安排的很满,并不是大家想像中的清闲加无所事事。

董洁上学的问题,至此算是盖棺论定了。不管怎么说,兄妹二人统一口径,两个孩子倔起来,唐父与韩父还真是拿他们没办法。

韩父无奈的叹气道:“哎,真没见过这么宠妹妹的哥哥!”

北京的琉璃厂,打清朝就是古籍文玩字画的交易场所,被业内人士誉为“九市精华萃一衢”。这个时候,潘家园还没有古玩市场,向来街、后海等处的古玩市场也没有形成规模,因为城管多次执法查抄,流动性强,只能见几个摆散摊的。凡是来京的爱好古玩这个行当的游客,必去的首先之地,就是琉璃厂。

丁老爷子与董洁,老少二人可算是又搭上伴了。淘宝淘宝,来趟北京,总不能空手回去。

荣宝斋、萃珍斋、韵古斋……琉璃厂有好多百年老店,这儿的好东西多,价钱比别处也贵上一些,再往西走,就是一个旧货市场,品种全侃价空间也大。有句话说得好,到北京有两个地方一定要去看,一个是抬头看,到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一个是低头看,到琉璃厂看古玩。一些懂行的业内人士,和来京工作或是旅游的外国人常在这片逛,希望能够淘得宝贝,俗称“捡漏”。在这里,不买东西,走走看看也是一种乐趣。对收藏者来说,有闲时、闲钱、闲情,逛琉璃厂是份情趣,在这里寻的是一种愉悦,碰的是一种机遇,找的是一种磨炼过程。

老少二人边看边逛,倒也悠闲自在。路过一家老店,玻璃橱窗望进去,却见里面满满围了一圈人。

董洁好奇心上来,也与丁老爷子拐了进去。

这是一家主营美玉的店,鸡血石田黄石等琳琅满目的美石摆满了博物架,各种雕工精美的玉器尤其惹人喜欢。

引起争执的,就是大厅中央架子上摆放的一件玉饰。

“怎么了这是?”丁老爷子悄声跟一旁愁眉苦脸的店主打听。

原来却是常逛琉璃厂的故宫博物馆工作的一位好收藏的老专家,看上了店里一件清代观音玉饰,正与店主讨价还价当口,一位带着翻译的日本人进来了。那翻译不知在什么场合听说过老专家的名气,与那日本人嘀嘀咕咕一通,竟然从中横插一脚,抬高价钱,要买下这件玉饰。老专家当然不肯,双方讲理讲不通,于是就开始抬价了。

董洁喜欢玉。中国人大多都喜欢玉。

崇玉、爱玉、赏玉是中国人的传统,《礼记玉藻》云:“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孔子说:“君子比德于玉。”儒家认为石之美有五德者,有仁、义、智、勇、洁。仁——表示玉质温润,结构细密,柔和内敛的光泽与透明度。义——表示玉质硬度高,而内部晶莹剔透,表里一致,一望即知。智——表示玉敲击的声音清脆而缓和,悠扬至远。勇——表示玉硬而韧,可断而不能弯曲。洁——表示玉有锐利的边,但不伤人。几千年来,玉在宫廷中占有尊崇的地位,它用自身的兴盛、衰落、变化,在华美中静静书写着历史,传承着文明。玉性符合人性,为孔子所提倡,有敦品励德的作用,更是文人雅士道德的象征。

中国人爱玉崇玉,倾注在美玉上的感情至诚至敬,因此,在中国人心中,世间万物,真正能称得上至善至美的,非玉莫属。人们把所有美好圣洁的东西,都与玉相联。男人英俊挺拔、温文尔雅被誉为“玉树临风、温润如玉”;女子苗条婀娜、高雅纯洁被赞为“亭亭玉立、玉洁冰清”;公主王孙是“金枝玉叶”,平民之女称为“小家碧玉”;仙界有“玉皇大帝”,天上有“琼楼玉宇”;美酒冠以“琼浆玉液”,美味佳肴称作“玉筵”;观赏别人的“玉照”,期盼朋友的“玉音”,好事盼“玉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