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洁摸摸鼻子,“爷爷,我长的像我妈,哥哥长的有几分像外婆。”
他仔细打量大山,“嗯,像,你的眼睛像你外婆,很漂亮,鼻子也象——你有你外婆现在的照片?”
“有,有。”大山急忙拿出来。
罗士森拿到妹妹的近照,就舍不得放手,眼圈立刻红了,嘴里喃喃念叨:“是她,是她,没错,是我妹妹!当年我们分手的时候,她还是一个小姑娘,你看——”
他把几十年前和几十年后的照片放一起做对比,“那时候她扎着两条辫子,多年轻,现在老了,都有白头发了……”
第二百二十八章 亲人
四十多年,将近半个世纪,重新得到亲人的消息,罗士森的激动和欢喜溢于言表。
老人家握着大山的手,仔仔细细打听别后详情,动情处,数度湿了眼角。
“刚到美国,这边一切需要从头开始,好不容易安顿下来,你外婆和外公因为工作的原因,不断变动住址,竟然就此失去联系……文革时,老父亲还在世,听说国内批斗的历害,有亲属在海外的都要挨批,成为被改造的对象,挂念着女儿女婿,老人一晚一晚的睡不着……当年只说躲战乱,谁知道一走再没机会回去,老父亲老母亲带着对女儿女婿和故土的牵挂,遗憾的闭上了眼睛……”
相对于老人的激动,晚辈们表现的就冷静的多。
罗伟的父亲出公差,不在洛杉矶。他和罗中原兄弟两个都在美国长大,对故土没有多具体的印象。到罗伟这一代,根本就是彻头彻尾的美国人了,受的教育和思维方式都是美国式的,国语只能听懂简单的对话,口语表达方面就更差了。
罗伟还有一个弟弟罗强,两人是双胞胎,兄弟俩一个在美国念书——长子嘛,可以就近跟父亲学着接触生意上的事,弟弟罗强则远赴加拿大留学。据罗伟讲,弟弟不喜欢做商人,他从小就对航天科技有浓厚的兴趣,他喜欢看的那些又厚又枯燥的专业书,罗伟是半点兴趣都提不起来。不过,罗强在学业上一向表现出色,深受导师的喜爱,将来有望做个科学家,进入航天机构做事。
罗中原也是两个孩子,一子一女。长子在农场工作,他大学选择的专业就是农业方面,学成归来后,成为父亲的得力助手。他身体强壮,而且勤劳,每天日出而作,开着一人多高轮子的铲车在堆肥场里倒肥,一干就是一天。农场里大大小小设备的维修保养都懂,开卡车送货、照顾牲畜、在农场的办公室接待客户、销售产品样样在行。他脑袋活、主意多,这几年在他的建议下,农场新增了几处特色经营。
这位能干的年轻人,中文名字叫罗翰,金发碧眼,身上看不出一丁点中国人的影子,而且年龄明显比罗伟要年长许多,是个高大帅气的年轻人。据说他的外祖母是爱尔兰人,外祖父是美国人。虽然如此,董洁仍然有些不解。这位堂兄好象完全继承了母亲方面的血统,按说黑头发和黑眼睛是显色基因,怎么就一点没遗传到呢?
农场地方大,四周是一望无际的田野,看不到邻家,上学很不方便。所以,罗中原的小女儿——今年十五岁的罗兰在洛杉矶城里住,中学生,每个星期的周末才能回来。
作为家庭最小的成员,又是唯一的女孩,罗兰是全家的宝贝。罗士森很骄傲的拿出相册,指着照片上神采风扬的小姑娘,骄傲的介绍道:“这就是我的小孙女兰兰,她呀,可聪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