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投稿到现在不过两个月时间,比期刊惯例的三个月时间短了一个月,能插队就证明了吕丘建的这篇文章的确不俗。
“还有一篇文章?”胡教授忍不住问道,放在国内,光凭这一篇文章就够评教授的了,怎么还有一篇?真当《数学年刊》是学校的bbs么?想发就发?
“是这位阿尔福斯同学的文章要发表,我在其中稍微出了点力!”吕丘建谦虚地说道。
“不不不,您可别听他这么说!”阿尔福斯连忙分辨,万一被人误会自己侵占他人成果就不好了,“吕为我的文章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我的文章可以说是在他给出的框架下完成的,所以这篇文章他也是第一作者。论文已经得到高尔斯教授的认可,发表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高尔斯教授?”胡教授点点头,“前天在迎接晚宴上见过一面,如果是高尔斯教授认可的话,那文章一定能够刊登!”。
嗯,回去后记得勤快点去期刊室,早点拿出来好教训教训手下那些自以为感觉良好的学生们,胡教授暗自盘算。这次回去也不用和学生们说自己和怀尔斯教授谈笑风生了,光把吕丘建的成果拿出来就足够了。
三人兴致勃勃的聊到晚饭时候,吕丘建依照习惯请胡教授吃了顿饭,将他送回下榻之地这才回到宿舍。
等论文发表的消息传开之后,班上的同学齐声祝贺;然后杂志漂洋过海来到了之帝都,来到了吕丘建所在院系的系主任张教授的手中。
第31章 国内反应
今年方才四十多岁的张教授恢复高考后第一批读大学的学生,能在这个年纪坐到华夏第一数学系系主任的宝座上,已经证明了他的不俗。
张教授当初以小学教师的身份考入数学系,迅速沉醉于数学的奇妙国度之中,在进入京师大学之后,他开始了有限群方面的研究,并因为解决了一个国际性的数学难题而获得国际数学界的广泛关注。
回忆起那段艰苦的日子,就让他感到感慨和自豪,那时候可没有如今的计算机检索系统,想要搜索和那个问题相关的最新研究成果就只能一本本的期刊翻过去,那段时间他翻阅了近二十年所有的《代数》杂志,这本杂志每个月发行两本,二十年下来差不多有五百本之多,这还仅仅是他参考资料中的一种,就是从这些摞起来比他还高的杂志中,他找到了破解这一难题的线索。
现在虽然当上了京师大学数学系的系主任,工作繁忙了许多,自己关于有限群的研究也到了关键阶段,可他仍然没有放下阅读期刊的习惯。
“最新一期的《数学年刊》已经送来了啊!”张教授叹了一口气,以京师大学全国最强数学系的实力迄今为止也才发表了两篇,一篇是十八年前,另外一篇是两年前,最近几年虽然有了些起色,可是一想到那些好苗子纷纷前往金融系,张教授就为数学系的未来感到担忧。
嗯?这个名字好像是华人啊!最近华人圈的数学家又取得了不起的成果了么?张教授飞快的翻到吕丘建的论文,扫过署名部分;哎,是普林斯顿的,我还以为是国内那所大学的呢!
咦,lv-qiujian?这个名字好像有些耳熟啊!张教授立刻放下论文翻起文件柜里的文件来,要说数学资料他摆放的再乱也能找到地方;可是这种行政资料尽管被助理整理的整整齐齐的,他找了半天还是摸不着头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