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页

她知道自己是寄人篱下,知道自己是无父无母,知道养父养活一大家子的不容易,亦知道赵夫人不疼自己,自己唯有变得再乖顺一点,才能叫她对自己稍稍不是那么挑刺,才能叫她在这个家里继续待下去。

她在拼命地活着。

后来一日,街上贴起了告示,说是朝廷要打仗,需要征兵,家家户户但凡有年轻儿郎的,都至少需要出一个。

家家哀痛,怨声载道。

赵家也因为这事吵翻了天。

赵夫人护子心切,直接拉着赵怀思说她自小能干,做什么都比赵绰强,让她上战场,未必会输过男儿郎,所以执意要她代替赵绰应征,叫她去随军。

赵怀思早知道她不疼自己,可也是在这一刻才真正感觉到心死,原来这么多年,她对她当真是没有半点母女情分。

她去看赵父,幸而赵父还疼她,为了她跟赵夫人破口大骂,说叫她一个姑娘家上战场,简直是荒唐至极。

两人在家中吵了整整一个晚上,赵父在这一夜愁白了头,华发丛生。

赵怀思心疼他,自己也挣扎了整整一夜,最后哭着跪在两人面前,说自己愿意去入伍,随军出征。

自此,她改名为赵绰,成了赵家唯一登记在册的儿子。

那一年,她十三岁。

她随军走过塞北荒原,随军翻过旷野孤山,随军走过边陲土城,也随军荡过夜半河江。

赵夫人虽蠢笨自私,一心只知道为自己和儿子打算,但有一句话说的却是对的——

赵怀思自小能干,上了战场,不一定会比赵绰差。

甚至,她已经不是不差,而是在军中屡立战功,顶着赵绰这个名字,逐渐成为了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