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页

“控制一下情绪,上官老板,您又误会了。”那位同来的警察道。

谢远航又笑了笑,话题转移了,他提醒道着:“您说的华登峰的事是早上我们同事询问的吧?嗯,您和早上说得不一样啊……而且,我们来不是为这个事,是另一件事。”

啊?上官满肚子火发错了地方,懵了。

“文英兰这个名字您熟悉吧?”那位警察排出了文英兰的照片。

“说说她的情况,她和一起枪案有关,而且她刚刚承认了,是她雇佣了华登峰在津门杀人报复。”谢远航幽幽道,眼瞟着上官扭曲的脸。

“我们觉得疑点很多,所以想来咨询您一下,说说吧。”另一位警察提醒着,眼光不时的瞄来,像犀利的毒刺,刺得上官顺敏如芒在背。

过了好久,上官都没有开口,他的神情沮丧,他的身形佝缩,他的眼光黯淡,像那种像受到了晴天劈雳打击而变得生无可恋的人,他拒绝回答……

第172章 末路穷寇(1)

一个雪藏十八年的谜,对于想解开秘密和保守秘密的两方,压力是对等的。

随着上官顺敏的信息浮现越来越多,专案组也开始进入了惯常的焦虑,社会关系、身份信息、财务状况等等,包括从昨天开始一举一动,都落在警察的眼中,专案组甚至请来了审讯心理学的高手,对他的录像一帧一帧分析,试图由表及里,去寻找一个最佳的突破点。

可惜查到的越多,事于愿违的地方就越多,专案组很惊讶地发现,上官顺敏是中州市评定的十大诚信经营商户,排名第三;他经营的中原门窗厂,在郊区是纳税大户,别说违法乱纪的事,就偷税漏税都找不到一丁半点,查访区派出所、工商及其他单位,口碑出奇的好。以手机信息查到的社会关系脉络,口碑一致,也是出奇的好,暗访的刑警带来了很多让专案组匪夷所思的故事,比如有家商户欠债的,他没有追债而且还给对方继续供货外加提供流动资金,那位感激到直把上官当亲哥了;比如郊区民政上,数年来给他的工厂接收了十数位残疾人就业;比如公益捐赠,这位上官老板历年来捐给各种公益的款项,有上百万之多,从他的公司账户无声无息地捐出去了,别说作秀,连个名都没留。

种种迹像,让枯坐在指挥部里的孙启同摩娑下巴了,下午刚开了个会,专案组组长定了纪总队长,他是作为顾问身份参案的,省厅一众大员的口气相仿,但凡这种社会影响巨大的案件,要么悬着别办,要么就中规中矩办得妥妥贴贴,因为你无法阻挡公众对这种积年大案的关注,将来所有的细节不但要经得检察的审核,而且要经得起公众的挑刺。

这是警示,警示专案组别有任何小动作。

“几点了?”孙启同终于抬头了,伸展着腰,又看了一遍上官顺敏的个人情况。

纪震看看表道:“晚八点了,该吃饭了……这几个家伙怎么一个都没回来。”

“刑警办案那还有个点,哎,老纪,你怎么看?下午你们厅长指示的。”孙启同问,带点戏谑的味道,他的身份很尴尬,最起码让同行尴尬,仿佛是督察本案的,可偏偏又明面上不好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