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鱼服确实是有的。而且我敢说,飞鱼服简直是华夏古代史上最帅的打架专用官服!”唐易笑着说道,“这可比纳粹军装牛逼。飞鱼服之所以叫飞鱼服,是因为补色就是飞鱼。”
“这官服上绣一条鱼是什么意思?”许一琳不由问道。
“这可不是普通的鱼,龙头鱼身,还带有双翼,故称飞鱼,看起来就挺横。现在很多人纹身纹一条龙啥的,可比这飞鱼逊色多了。”唐易解释道。
“那绣春刀呢?为什么叫绣春刀?”许一琳接着问道。
“真正的绣春刀并没有出土的实物可以佐证,你这把虽然有点儿模型的意思,不过也算是开了个先例了!”
唐易想了想说道:“根据《大明会典》的记载,说是文武大臣随驾,就可能赐绣春刀。再就是说锦衣卫如果级别够高,如果护驾祭祀,也会赐绣春刀。我估计,因为这是官刀,而且很是华丽,如同绣品,所以得了这么个名字。”
“那锦衣卫执行公务,会不会也用?”许一琳起了浓厚的兴趣,问题一个接一个。
“这个,我倒没看过相关的史料。不过,虽然锦衣卫真正动刀子的机会没有那么多,但是从这把刀上也能看出来,开刃了,要是纯粹的礼器,也不用开刃。”唐易分析道。
“奇怪了,这把刀竟然没有刀鞘!”许一琳也拿起了刀,盯着说道。
“如果真是祭祀用刀,特别是表明后人心迹什么的,没有刀鞘也说得通。”唐易越说,越觉得这就是那把所谓的“镔刀”,但是眼下,他最大的疑问就是:
“许记者,你一个姑娘家家,这把刀究竟是哪里来的?”
第159章 镔刀铜炉
许一琳笑道,“看来真是件古董,我当时就是随便一说。没想到看上去很新,竟然有几百年历史了。这来历,是有些故事呢。”
唐易解释了几句,“古玩这东西,有时候看着锃明瓦亮杠杠新,但却是老东西,有时候感觉残破老旧,其实刚做没几天。这把刀应该出自宫廷,而且传承有序,所以保存如此完好也属正常。”
“还真让你说对了,送给我这把刀的人,专门收藏青铜器。”许一琳便简单介绍了下得到这把刀的过程。
原来,一年前山海都市报搞了一个文化魅力华夏行的活动,许一琳去西陕省的省会长安市采访,认识了一位老先生。老先生是西陕省博物馆的特邀顾问,也是青铜器的收藏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