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0页

唐易也看出来了,邹宁比吴永功的心思要细腻一些,想得多一点儿。不过,初次见面不放心,也是正常。

邹宁只是略加犹豫,随后便从随身带的皮包里拿了出来。

原来是一个玉件,白玉的。

长约十厘米,宽不到五六厘米。长方形,一端厚实,挖出了一个方形孔洞,一端则掏去一块,形成了一个钩形的结构。整体形状有点儿像一个扁的“”形。

平的一面,有规律布排的大颗粒。这玉件光感很强,乍一看,甚至有玻璃的感觉。

唐易暗暗点头,“东西怎么来的?”

“我是在文化市场买的。当时那个小贩把这个东西穿在腰带上,当个皮带扣。”邹宁解释道,“现在很多人喜欢弄个玉带扣挂在腰带上,不过这东西下面带个钩子,有点儿特别,我就多看了两眼!”

见邹宁盯了几眼,那小贩居然解开腰带,把这个玉件撸了下来。邹宁上手看了之后,就发现了这玉件除了下面多一个半短不长的钩子,这光感和常见玉件也不太一样,特别亮,像玻璃。这就让人感觉有点儿假,在他看来,好的和田料给人的感觉柔和温润,而这,倒像是青海料抛高光的效果。

邹宁有点儿失望,一边将东西递还给小贩,一边问了问价。小贩张口就是五千,邹宁本来也觉得意思不大,也没还价,拔腿就走。

不料小贩立即喊住了他,让他好歹还个价,邹宁很随意地还了个十分之一的价儿,五百。小贩一听,连连摇头,让再添点儿。邹宁本来就是随口说的价儿,没说一两百就不错了,当下也不啰嗦,又要走。结果呢,小贩居然跟了几步追上了,喊着开个张,居然五百给他了!

这更让邹宁觉得这不是个好东西,不过,就算是青海料的东西,个头儿不小,五百也不亏。

“我拿回来让永功看了看,结果他觉得这东西像是个老件儿。我们工作忙,就一直没找人看,这不今儿我俩都休班,说是一起来古玩街逛逛,他让我带上这个玉件,正好找人帮着看看。”邹宁说道。

“你俩平时不大接触古玉吧?”唐易不由多问了一句。

“是啊,其实我们主要就是玩个文玩,古玩也就是玩个铜钱,其他的东西,多是接触民国的小件。”吴永功实话实说。

唐易一听,便直接说道,“邹教导你的运气太好了,无心插柳,结果五百块就捡到了一件西汉早期的谷纹玉剑璏。估计那小贩要是知道,肠子都悔青了!”

“玉剑璏?”邹宁显然没听过这个称呼,不过他挠了挠头,“我听那小贩说,好像是下乡收的。不过这料子好像不怎么样,和田玉的东西,一般差的料才抛高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