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为如此,当得知这个消息后,厂区内许多工人师傅们无不眼泪摩挲,本来劳累的身体也因为这个消息而变得瞬间轻松,而就在这个时候,有关卢嘉栋和刘亮在前线的事迹以及有关分配越南军工厂那500套机械设备的消息也不胫而走。
这让卢嘉栋和刘亮瞬间成为全厂瞩目的明星,卢嘉栋还好,毕竟一直占据着万山厂第一大名人的位置,而刘亮则是全新的面孔,前线表现优异,荣立个人三等功,这样的殊荣在万山厂内除了卢嘉栋外那也是独一无二的,正因为如此刘亮的父亲,厂部传达室的刘大爷在得到这个消息后激动得老泪纵横,热泪盈眶,直呼自己的儿子比他老爹出息,自己这辈子最好的作品就是他的儿子刘亮。
而周围的有心人见这颗万山厂冉冉升起的新星,心中那股子活泛劲儿也就此上来,当得知刘亮至今还单身,提亲说媒介绍对象的哗啦一下子便齐聚刘家,还没等刘亮回到万山厂,刘家的门槛就已经被介绍对象的七大姑八大姨给踏破了!
这让厂区内广大适婚青年无不嫉妒得脸红脖子粗,先前有个卢嘉栋也就算了,现在又跑出个刘亮,好姑娘都被人挑走了,这让他们可怎么活呀,不过嫉妒归嫉妒,这些厂里的青年们也都不是成天混吃等死的傻帽。
自然对刘亮的成功进行全方位立体式多角度进行剖析,最终得出结论,那就是刘亮之所以能成功都是因为他跟着卢嘉栋的结果,而这几天刘大爷频频拿着礼品水果去卢嘉栋的宿舍也间接证实了这个结论的正确性。
于是乎,一股风起云涌的拜师潮,在万山厂的青年中开始风起云涌的酝酿开来……
第124章 营建新厂
万山青年的这股拜师朝来势之凶猛,让卢嘉栋很是始料未及,本来一个天天跑过来求感谢的刘大爷就已经让卢嘉栋很是费些心力,如今这么一大波厂区青年“来袭”,直接就让卢嘉栋处在应接不暇的状态。
而那些寻求拜师的厂区青年为了达成目的也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节操的能拿点水果罐头找卢嘉栋谈谈理想说说抱负,节操碎一地的就直接告诉卢嘉栋自己家里还有个妹妹,当然在这些厂区青年背后无时无刻不闪烁着那些望子成龙的父亲母亲们。
而他们也在广大厂区青年毛遂自荐后,不失时机的纷纷出马,就连副厂长黄伟国和厂办主任赵伟都带着自己的子侄跑过来寻求拜师,一时间卢嘉栋成为厂区各家争相邀请的贵宾,更是厂区广大青年进行追捧的香饽饽。
这让卢嘉栋可谓有些力不从心,可面对如此多的跪求当徒弟的厂区青年们,卢嘉栋又不能不作为,经过一段的深思熟虑,随后卢嘉栋向厂党委提出申请,由厂里牵头组织一个厂区青年技术进修班。
由他卢嘉栋定期开课讲授一些针对厂区青年职工和待业青年们的实用化的基础文化知识和基本技术理论,这样在提高厂区青年的技术水平的同时,也可以为厂里储备一批实用化的后备人才,同样也可与早前针对车间职工的技术培训班形成一个有层级的培训体系,从而营造一个较完整的厂内人才孵化机制雏形。
这样好的想法,自然得到厂党委的大力支持,并为此专门下发通知号召厂区的广大青年积极报名参加,而厂区青年们在得到这个结果后,虽然心中有点小小的失落感,但却让更多人觉得是最公平学习的机会。
毕竟如果做徒弟的话名额只能是那么几个人,谁当谁不当这其中涉及的因素有很多,而卢嘉栋的这个方法却破除了这些因素,只要你想跟着他卢嘉栋学东西,就可以报名参加课程,至于能力大小、有没有师傅缘、家庭出身高地统统不在考虑的范围内。
如此一碗水端平的做法,让广大万山厂人无不佩服卢嘉栋的为人和胆识,因此在报名的第一天,几乎所有厂区的适龄青年都报了名,甚至有几个家长领着自家十一二岁的小娃娃也过来报名,希望能学点儿技术,可是因为年龄太小被卢嘉栋拒绝,这让几名家长很是抱怨了一阵,哀叹自己的孩子怎么不长得快点儿。
从众人心中的卢师傅,成为三尺讲台上的卢老师,卢嘉栋利用技术进修班的形式化解了这次风起云涌的拜师潮,让厂区广大青年有了一个进阶学习的出处,当然在这段期间内,那个针对卢嘉栋的谣言也不攻自破,逐渐淡出人们的脑海,虽然也有很多为卢嘉栋鸣不平的人进行追查,可是查了一段时间却怎么也找不到真凶,最后只能不了了之,而卢嘉栋知道后也只是淡然的一笑,并没有放在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