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槐树在晨雾里影影绰绰,树干上“鼓足干劲”的标语缺了个角。刘厂长忽然指着远处笑:
“瞧,老愚公挪过来了!”
赵大爷拄着拐杖,正被孙子架着往这边蹭,每走两步就歇口气。
赵书卓摸出铝饭盒敲了敲树干,惊飞几只麻雀:
“乡亲们快点!坐石碾子的往中间挪挪!”
东边土路上扬起烟尘,三辆二八自行车摇摇晃晃骑来,车筐里的搪瓷缸叮当作响。
为首的汉子在槐树下刹住车,轮胎碾过霜花:
“没迟到吧?俺们抄近道来的!”
赵书卓认出是邻村瓦匠老张,接过他肩上的工具包,包带磨得发白,隐约可见“为人民服务”的红字。
大槐树下陆陆续续聚起人影。
张寡妇抱着虎娃坐在石碾子上,李老三的二妮蹲在地上帮赵大爷系鞋带。
四人踩着被晒得发烫的土路匆匆赶到大槐树稻场时,日头正斜斜地挂在树梢,把金黄的稻穗照得泛起细碎的光。
原本空旷的稻场已被赵书卓带着几个青壮年收拾得有模有样:
靠里侧的老槐树下用竹竿支起了简易的遮阳棚,青灰色的油布边缘还沾着几片新鲜的槐树叶,随着微风轻轻晃动。
村民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手里的小板凳五花八门——有原木色的老式方凳。
有带塑料花纹的矮凳,还有人直接搬了家里的竹椅,此刻正摇着蒲扇,望着场中央交头接耳。
最前方的空地上,四张掉了漆的旧桌子被拼成一排,桌面用湿抹布擦得发亮,能隐约映出树影。
赵书卓卷着衬衫袖子,正弯腰调整桌子的位置,露出腕子上褪色的红绳。
身后跟着的王建国抱着一摞搪瓷缸,缸身上“为人民服务”的红字被磨得发白。
宋主任端着个铁皮茶叶盒,盒盖上的牡丹图案早已模糊不清。
刘厂长则扛着两捆麻绳,麻绳上还粘着几根稻草,随着他的步子轻轻晃动。
等四人在桌子后面站定,赵书卓抬手抹了把额角的汗,冲场下摆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