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八章 文化融合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工业化是一个极为宏大的蓝图,而不只是单单有机器或者制造机器的能力。

因为以前的工业化,严格来说只能算机械化,即拥有机器以此提升制造业效率。

但这种机械化本身可以复制,比如从别国购买机器,拆开自行研究组装,也许就能够复制个七七八八,从而发展起来。

像我国最开始的时候,也是大量从毛熊那弄来机器。先进口用别人的机器,再仿制机器,有了基础制造能力,最后才开始创新,有了今天的工业底子。

然而到了二十一世纪,特别是如今的2032年,工业化早就已经不是当初的机械化时代,而是一个全新的领域。

包括自动化、智能化、精细化、高端化、AI化等等。

其中蕴含的技术早就已经不是单纯靠复制粘贴就能够玩得明白,需要的是极为强大的科研力量,以及十分庞大的工业底蕴。

因为它涵盖的是方方面面。

譬如国土纵深,官方政策,工业土壤,教育基础,经济底蕴,人口数量等等。

除了我国本身拥有了这些特性,从而涌现出了这样一个工业奇迹以外,世上几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有条件复制这条道路。

因而这种奇迹哪怕是老美、德法、小日子等目前处于工业第一梯队的国家,也是拍马都赶不上的存在。

大明正常情况下,肯定走不上这种道路。

虽然我国拥有的它都有,即便人口、教育、经济、工业底子还薄弱,但等三五十年赶上来并不困难。

然而它太原始了,原始到可能连目前非洲一些稍微有点工业能力的国家都比它强。

可架不住背后有人啊。

我国目前已经走在了工业领域的最前沿,当老美那边还在闹全面反对自动化的时候,我国自动化早就已经普及。

大量高科技器材仪器被搬运到了大明,老朱也见识到了什么叫做中国速度。

十天时间建出了一个新的港口码头,三个月时间拆了半座南京城,而给城中百姓造的临时居所,更是在短短两个月时间内造好,甚至住房比以前的都好。

老朱人都傻了。

睡一觉起来,第二天整个南京城都变了模样。

感觉南京都不是自己的南京城了。

这让他都有点怀疑人生,自己是不是不应该答应那边马上开启基础建设?

不过也没办法。

基建是发展经济的基础。

要想富,先修路。

没有好的城市布局,那么商业就不容易发展。

没有好的交通道路,货物就不可能迅速运达。

目前现代那边给大明的发展路线就是先发展水运,因此先做造船厂。

然后以南京为核心,向周边城市建设铁路、公路,将交通网络迅速铺开。

这样之后就可以做铁路货运以及公路货车运输。

事实上这是唯一且最正确的道路。

包括朱标也是这么做的。

他提前搞定了南京的土地,在南京还是一片荒芜之所的时候,就把土地收为国有,然后对城内进行改造,对城外进行水路、铁路、公路设施建设。

只是他的速度太慢了。

照目前的进度,想把交通运输铺向全国,至少得十多年的时间,甚至还只是基础铁路,公路建设日期还得延长。

大明要想进入高速发展,恐怕也得十多年后,等到涌现出大批素质教育下的人才,加上培养好的技术工人,才能复制粘贴与承接现代机械化技术。

而与现代我国对接之后,那速度简直是无法想象。

如果说大明以前最多就是请了个小代,那现在是演都不想演了,直接开挂。

为了满足钢材需求,我国在很短的时间内于南京周边几座铁矿建造了几座小型钢铁厂,通过闪速炼铁技术,一吨铁矿石投入再到0.5吨钢块出来,仅仅需要几秒钟。

这可比目前大明在武安、迁安等地建造的电弧炉炼钢技术快得多。

毕竟这种炼钢技术在2026年大明兴建钢铁厂的时候还正处于摸索阶段,等到2032年的时候技术早就已经成型,并且在诸多大型国有钢铁厂投入使用。

除此之外,为了满足能源需求,又运送了一座小型核电站过来。

核电站听上去很厉害,完全不是一般人能够想象得到,但早在2021年我国就已经研发了“玲龙一号”小型核电站,到2032年的时候,技术更加成熟,体型更小,功率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