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运来的核电站占地仅0.06平方公里,相当于90亩地,比传统核电站小了几十几百倍,发电功率能达到每小时60万度,仅仅比传统核电站少了约30万度。
基本上它的存在就意味着整个南京的所有能源需求都彻底解决,可以做到二十四小时三班倒,一直处于开工建设状态。
在这种情况下,6G通信、局域网、城市照明系统、城市道路系统、城市下水道系统等等建设活动也迅速展开,大量的通信塔、照明灯、网络基站等等开通。
一夜之间,大明南京城仿佛从原始社会来到了现代文明社会。基本上只要城里拆得差不多,把该建设好的楼房都建起来,就是一座崭新的城市。
大明的官员们显然正在受到严重的冲击,他们与现代社会完全格格不入,所有人都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只知道南京城好像已经被别人接手,就连自己的衙署都被人拆了个精光。
不少人有怨言,加上一些人与现代人接触过。发现他们并不懂古礼,且谈话间也没有对官员的尊敬,看待他们就像看待原始人一样,令诸多官员心里很是不爽。
四月份,乾清宫内。
现代驻大明的办公室总事馆就落座于乾清宫外广场东面的原东裕库,穿过日精门就是了,再往东是奉先殿,往北是太子居住的东宫。
此刻乾清宫里,老朱与朱标还有一位负责大明事务的国家副级老者正在谈论着一些发展的事情。
正在这个时候,通政司把新一批奏折公文送了进来。
老朱随意翻了翻,然后苦笑着把这些公认扔在一旁,说道:“朕都不知道怎么回事,这些官员们大多都在反对新政。”
这次新的变革被称为朱标新政,因为明面上依旧是朱标在主持,并且给现代队伍大开绿灯,包括所有的批文全都光速批下去,各部院衙署都快成了摆设。
毕竟国家出面的话,不管是规划还是路线,其实都帮他们做得清清楚楚。
他们前面几天接触会晤,差不多早就已经把该谈的谈完,以后要做的也全部敲定,之后就是按部就班,根本就没有搞流程的必要。
但老朱他们能接受新事物,并且与现代合作,是因为去现代那么多年,早就对这些东西有所了解。
百姓能接受文化冲击,是因为他们什么都不懂。
唯独中间的官僚与士大夫阶级,也就是知识分子,却是前所未有的抗拒。
因为他们对于新事物完全不懂。
不懂就意味着他们以前掌握的一切都作废,以后要面临的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一个他们完全未知的领域。
或许谈不上已经有所共识,但这种对新事物不能掌控的感觉,还是让他们本能有些厌恶。
因此这些日子许多官员上书,说请求废掉太子新政。
“新的事物取代旧的事物,总是要受到一些阻挠的嘛。”
老者笑了笑说道。
“朕看他们是想死了。”
老朱眼眸中闪烁过一缕寒意。
眼下正是大明大发展的时期,怎么能由官员们阻挠呢?
老者看到他身上肆意的杀气,脸色微微动容,便劝道:“朱先生言重了,其实这都是基于他们对未知事物的不了解和恐惧,担心会威胁到他们的利益。很多时候,只要让他们明白其中的道理,就能够解决很多问题。杀人确实是解决问题最快最粗暴的手段,但也是最不好的手段嘛。要想进入现代文明社会,还是要建立一套文明体系,有国家法制基础才行。”
老朱细细思量,觉得对方说的有道理,便慢慢收敛了脸上的寒意,点点头道:“确实,朕是很向往文明社会,也向往后世华夏。奈何朕起于微末,在故元末时那年代,不动刀兵杀人,就得被人杀,也是无奈之举呀。”
朱标便岔开话题道:“秦老,依您看,有什么办法解决呢?”
老者思虑道:“其实最好的办法还是让双方能够多多接触,把新的思想,新的潮流带过来。当然,这种思想还是仅限于文化上的融合,政治上就不要过多谈论。只有让他们明白进步的道理,才会更加拥护你们的政策。”
“唔”
老朱点点头道:“那该怎么多多接触?”
如今两边其实并没怎么碰面。
现代人居住在临时修建的宿舍里,在大明这边招募的工人也是住里面。
而施工现场是不允许非招募的大明工人进入到其中。
这么做主要是为了安全。
里面很多机械设备,如果那些什么都不懂的大明人冲进去,不仅可能造成破坏,还可能危及到自身安全。
所以虽然都生活在一个城市里,可现代人与大明人却被高墙隔开,根本见不到面,更别谈什么交流与融合。
也只有一些官员会因为交接手续等问题与他们接触,而接触的结果对于他们来说却非常的不适应。
在这种情况下,想促进双方交流,就得需要一个合适的时机。
朱标就想到了时机点。
他笑道:“云峰不是大婚在即,就办得热热闹闹一点,满城欢庆岂不是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