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7章 云山县变化

而成衣铺和绣庄是她的个人产业,倾注了她无数心血,她自然要格外上心。

等忙完一圈回来,宋晚舟感觉腿都快跑细了。

城门。

一支不起眼的商队缓缓驶入云山县。

打头的马车上,赵商人掀开帘子,见着来来往往的车队时,面上露出一丝诧异。

这云山县不过是个小县城,怎会有如此多载着货物的商队进出?

这个疑惑只在心底盘旋了一瞬,便很快被抛诸脑后。

若不是因为云锦棉,赵商人可能这辈子都不会来这等小地方。

毕竟这里实在太过偏远,在他过往的认知里,除了些山货皮毛交易,难有能入眼的大生意。

但进城后,眼前景象却颠覆了他的想象——

街道两旁商铺林立,酒旗招展,吆喝声、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

绸缎庄、米粮铺、茶楼酒肆一应俱全,路上行人摩肩接踵,挑着担子的货郎、骑着高头大马的富商、挎着菜篮的妇人......

各色人等川流不息,热闹程度丝毫不亚于他去过的一些州府城池。

更让他惊讶的是,街上不少妇人身上穿着的棉布衣裳,颜色鲜艳,款式新颖,虽不如绸缎华丽,却透着一股子利落劲儿。

赵商人忍不住咂舌,这小小的云山县,竟透着一股蓬勃的生机。

其实这云山县也是在这短短几个月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起因是范县令推行商户的优惠政策,在宋芫带头建起工坊后,不少商户见宋芫得了实惠,纷纷响应。

城西原本荒芜的土地上,油坊、酿酒坊、木器铺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每日里车马喧嚣,运货的骡子队络绎不绝。

县衙门顺势开辟了专门的集市区,逢五逢十开市,减免商贩入城税,吸引周边州县的商人带着山货、特产汇聚于此。

渐渐的,云山县成了方圆百里的商贸中转站。

街道拓宽翻新,新建的交易市场里,来自各地的货物琳琅满目,吆喝声南腔北调交织。

别说赵商人了,就连宋晚舟从忻州回来时,都险些认不出这座熟悉的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