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声震三川(万字大章)

归义非唐 北城二千 5789 字 1天前

“节帅,这就是惠陵啊?”

“节帅,您跟刘备有关系吗?”

“节帅你说你们都姓刘,会不会都是一家人?”

“节帅要真是,也应该是高祖的后人吧?”

腊月初九,在高骈退守蜀州,刘继隆任命张武统帅汉番八千兵马东取东川及山南西道的同时,刘继隆也前往了成都,并在成都外见到了这个时代的惠陵和武侯祠。

惠陵即刘备墓,虽然经历了六百多年的风风雨雨,但依旧保持着占地三亩,封土四丈高的规制,且存有照壁、山门、神道等遗迹。

昨日张武带兵东征东川后,刘继隆则是夺取了犀浦以西的几个县城,随后才在今日来到成都。

此刻他们还未走入成都,刘继隆便先来看了看这个时代的惠陵。

这个时代的惠陵和武侯祠分别存在两个地方,但后世则是存在一处。

具体的历史原因,刘继隆已经不记得了,但这不妨碍他来给这位汉昭烈帝上柱香。

汉昭烈庙内,刘备的排位放在主位,左右两侧则是关羽和张飞。

庙宇规模不大,青砖垒砌,瓦片掩顶而成,案上的香火不算少,摆放的瓜果大多腐烂了。

刘继隆恭敬上香时,斛斯光和耿明、韦工啰碌三人在刘继隆身后唧唧喳喳,不断推测着刘继隆和老刘家的关系。

刘继隆上香过后,转身无奈看向三人:“我祖辈不过一直白,耶耶及阿耶到我都是奴隶,何必攀扯关系呢?”

他话音落下,抬头向外走去,三人跟在身后道:

“节帅,这话可不对,昔年刘辟作乱时,都曾自称自己是刘氏后裔,结果获得了不少支持,不如您也效仿效仿?”

“乱认祖宗的事情就不必了。”

刘继隆打断他们,随后向汉昭烈庙西边的武侯祠走去。

二者距离不远,但相比较规模不大的汉昭烈庙,武侯祠的规格无疑很大。

武侯祠的占地近十亩,香火浓重,附近村落还有百姓自愿前来打扫。

走入武侯祠后,但见院中摆着一个巨大香炉,插着无数已经燃尽的香火。

刘继隆没有去左右打量,而是径直走向祭祀的正堂,随后便在其中看到了一座泥塑的雕像。

不似后世羽扇纶巾的模样,这座雕像的穿着打扮皆以唐代风格为主,看得出塑造时间距离如今不会太长。

这泥塑慈眉善目,眼神好似神仙怜悯凡人,五官略显消瘦,倒是倒是不如同时代其它雕像的魁梧。

香案上摆着三份应季的水果,十分新鲜,看得出四周百姓对其有多尊重崇拜。

刘继隆从桌上取来三根长香,恭敬作揖后再上香,随后不免感叹道:

“若某能有丞相辅佐,大事早成矣……”

他这话倒是真情实感,晚唐的能臣不少,但有大局观的谋臣,以及能安定地方的治才却不多。

李德裕算一个,但他早已死去。

若大唐能有几个李德裕,刘继隆估计也发展不起来。

随着地盘逐渐变大,刘继隆也渐渐感到了分身乏术。

虽说现在冒出了安破胡、张武等人能为自己分担,但他们都只擅长军事,而不擅长治理地方和谋划。

陇右的所有事情,基本还是得刘继隆亲力亲为,亦或者费心指点。

若是他能有个类似诸葛亮的文臣,他也就不用这么累了。

心中暗叹后,刘继隆便带人走出了武侯祠,而武侯祠不远处就是成都城外的南市。

当初祐世隆率兵突袭南市,几乎把南市夷为平地。

后来高骈修筑罗城时,重新修整了南市,使得南市有商铺七百二十二间,酒肆三十二处,可容纳两万余人共同逛市。

成都附近除了南市,还有蚕市、草市、菜市等城外市场。

太平时,每日有数以万计的菜农、桑农、蚕农在三市摆摊贩卖。

东边的龙泉山附近,还有豪强包下山峰,插上竹栏来圈养家禽,算是唐代版的养殖场。

此时刘继隆在百余名精骑的护卫下走入南市,但见南市基本都是土木结构的瓦屋,又在墙外刷上白石灰,看得十分富庶。

街道上有不少百姓正在低头行走,见到刘继隆的这支队伍,当即贴着墙根行走。

刘继隆看了看他们的穿着,大部分都穿着绢帛材质的衣服,富庶非常。

不过这种人始终是少数,街道上少量开门的店铺里,依旧有着大量穿着粗布麻衣的伙计。

他们小心翼翼的偷看刘继隆他们,还有更多人则是没有开门,躲在二楼偷看。

陇右军军纪严明,确实不打扰百姓,但架不住这个时代的军队风气太过败坏。

许多军队初到时,也通常表现得军纪严明,但没过两天就原形毕露。

所以敢于开门做生意的百姓,始终还是少数。

“这成都这么富庶,都快赶上狄道了!”

马背上,韦工啰碌等人开口说着,耿明等人也是点头附和。

已经提前见过成都繁华的斛斯光听后笑道:“这还只是城外的南市,还没有进城呢。”

众人穿过南市,不多时便出现在了护城河的石桥南边。

呈现在眼前的,是单面长五里,周长二十五里,高近三丈,整体夯土包砖的成都城。

原本的成都城没有这么大,但高骈接手西川后,发动十余万成都百姓,耗时近一年才将成都城面积扩大五倍。

为了应对有可能南下的刘继隆,他还在城内重修了仓、库,为城墙砌上了青砖。

只可惜,刘继隆根本没有攻城,就拿下了高骈费尽心力修筑的这座成都城。

城门有八座,高均二丈,筑有城门楼,甬道深三丈,也代表城墙厚三丈。

不难想象高骈为了修筑这座罗城,消耗了多少人力物力,但现在都便宜刘继隆了。

走入甬道,展现在众人眼前的是“层城填华屋,季冬树木苍”的景象。

主道两侧尽皆是低矮的坊墙,以及高过坊墙的青砖瓦屋。

路上每隔几步便有芙蓉树,哪怕如今正是寒冬,却也不乏绿色。

“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

“扬一益二,果然名不虚传……”

刘继隆虽然见惯了后世的古城古镇,也在陇右瞧见了不少城池,但如成都这般华贵富庶的城池,他确实还未见到。

街道上有许许多多推着车的卖炭翁,还有行色匆匆的百姓,亦有巡街的陇右精骑。

十五丈的宽阔道路,使得视野变得格外开阔。

相较于城外的南市,城内街道上的百姓显得更多,且大部分都穿着绢帛乃至是绸缎材质的袍子。

成都城内的百姓鲜少有面露菜色者,只因城内并不缺少工作。

由于经济发达,背靠粮仓,所以成都城内可容纳足够多的人口,而众多的人口,使得成都在丝绸、造纸、佛器、漆器、印刷、瓷器等等行业十分发达。

上百处作坊,代表着每年有上千万价值的货物沿着岷江水运,不断流往南蛮、山南东道和黔中道等地区。

“十户必有一匠”形容的就是这个时期的成都,而这些行业的发展,也使得成都的赋税收入并不低。

若非北司宦官在这里安插大量人手,又有无数胥吏从中贪墨,仅成都城的商税就十分可观。

“这成都,果然繁华。”

“直娘贼的,我都想在这里住下了。”

“这里的女子怎么都水灵灵的?”

队伍中,哪怕是不少位高的别将、都尉都忍不住探出头去。

街道上许许多多婀娜的女子身骑马匹或骡子,身穿齐胸襦裙,又戴幕篱。

幕篱是用透纱罗全幅缀于帽檐上,并使之下垂障蔽全身的帽子,更像是斗笠缝上薄纱,使得人能看到对方容貌,却又感到朦胧感。

刘继隆眼见这群女子,第一反应并非是欣赏美色,而是看向斛斯光。

“这成都城内,又有多少世家豪强,带头抵抗的又有多少?”

斛斯光闻言作揖道:“大小三十二家,能称呼世家的只有十二家,余下都是些豪强庶族。”

“末将率军入城后,抵抗的世家豪强共有十七家,尽皆被诛,其族人被圈禁府中。”

“此外,还有两家的家主自缢殉国了,但其家族倒是并未作出什么出格的事情。”

“余下十三家,在末将镇压叛乱过后,他们便派人送来了礼物,这些礼物末将都放在成都府衙内,没有拿取分毫。”

“这些在街道上骑马骑骡的女子,基本就是这十三家世家豪强的子弟。”

斛斯光解释过后,刘继隆颔首抖动马缰,而他们这支队伍,也无疑吸引到了街道上所有人的目光。

不少世家子弟都见过了斛斯光,所以当斛斯光跟在刘继隆身后的场景出现后,他们便都猜到了刘继隆的身份。

“那就是刘节帅?”

“听闻他马奴出身,竟然也能将事业做到如此?”

“听闻他人杰之表,今日所见,名不虚传。”

“这刘节帅年龄几何?”

“听闻三十有四。”

“看上去不像,倒像是二十七八的。”

“女子小声些,若是被听到,免不了被责骂。”

“观他们军纪严整,应该不会吧?”

街道两侧都是在讨论的,斛斯光和耿明两人则是警惕四周。

好在刘继隆常年甲胄在身,加上道路宽阔,即便有人暗处偷袭,也很难击破甲胄。

得知刘继隆露面,街道上的人也渐渐多了起来,而刘继隆面色不变,只是眼神不断打量四周。

他倒不怕有人行刺他,甚至有人行刺他的话,他还会十分高兴。

若是有人行刺他,那代表他又能光明正大的抄没几个世家豪强的财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