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声震三川(万字大章)

归义非唐 北城二千 5789 字 1天前

只是可惜二里路程走过,他并未遇到什么行刺,而是平平安安抵达了成都府衙。

成都府衙占地二十余亩地,规制与普通的县衙没有区别,只是多出了许多衙门和散步的亭台楼阁。

正殿斗拱飞檐极长,殿高六丈,东西宽十五丈,进深十丈,整体规模宏大,气势磅礴,形体俊美,庄重大方,整齐而不呆板,华美而不纤巧,舒展而不张扬,古朴却富有活力,倒是十分符合盛唐的时代精神。

只可惜,盛唐已经过去,晚唐也即将不复存在。

正殿大概是百余年前修建的,所以整体风格还是盛唐为主,需要脱鞋走入其中,避免靴上的泥土弄脏席子。

刘继隆见状看向斛斯光:“弄些椅子过来。”

“是!”斛斯光连忙派人去办,随后便见驻守此处的兵卒将席子换成了椅子。

刘继隆走上主位坐下,将头盔放在面前案上,斛斯光等人也先后入座。

眼见他们都坐下,刘继隆这才将目光放到案上的文册上。

“叫庖厨做饭,你们若是有事便先离开,某先看看这些文册。”

“是!”

众人回应,但没有人离开,都在看着刘继隆。

刘继隆翻看着成都府内的这些汇总文册,大概了解了成都府和长江以北几个州的情况。

三川之中,成都八百里平原是最为重要的农耕区,而这其中,又以长江以北的四个州为最,占据约七成适合耕种的土地。

长江以南的七个州,仅占据成都八百里平原的三成。

正因如此,刘继隆才没有对高骈穷追猛打。

不仅是因为他需要高骈为自己抵挡祐世隆入侵,还有最重要的是陇右已经掌握了三川最大的农耕地区。

只要稍微巩固下这四个州,陇右军就可以横扫三川。

倒是他贸然全歼高骈所部,且不提本部死伤如何,单说南边的鲁褥月和高骈之子高钦等人就很有可能舍弃黎、戎二州,逃亡山南西道去。

到时候祐世隆挥师北上,西川南大门户丢失不说,战线还会被推到长江(岷江)南部的蜀州,得不偿失。

倒不如把高骈赶到南边,趁机从北边调遣官吏、兵马南下,待到春来官吏与兵马南下,好好治理西川这几个州,便能在来年入秋将整个三川吞并。

这般想着,刘继隆也看到了图籍的最后,但见成都府、绵州、彭州、汉州有田一十万七千六百余顷,也就是一千余七十六万亩。

如此田亩数量,且还是抄旧的会昌年间,可见其数量有多庞大。

不过这么多田亩,与绵州相差不多,四成属于自耕农,三成被北司的宦官和军将霸占,剩下三成又被各州县豪强所占据。

可以说,夺下西川四州,陇右单田赋收入便翻了一倍,更别提那些桑田和纺织业的商税了。

除此之外,图籍上抄旧的四州人口为三十余万户,计一百七十四万人口。

南边七个州加起来不过六十余万口,四百多万亩土地。

大概了解了自己手中的土地和人口数量后,刘继隆也嗅到了肉香味。

他放下图籍抬头看去,果然见到十余名兵卒端着木盘走入殿内,陆续摆上饭菜与肉食。

两道肉菜和一道素菜,加上一小桶白米饭摆在面前,令人食指大动。

刘继隆见状,当即抬头扫视众人,随后询问斛斯光道:“弟兄们的饭食是怎么安排的?”

斛斯光闻言作揖:“末将私自做主拨了五千贯钱,买了一千只羊和足数的稻米犒军。”

“那十七家的抄没文册在哪?”刘继隆继续询问,然后便见斛斯光走上前来为他翻找出文册,同时还找出了成都府库和各州送来的赋税文册。

翻开文册,十七家抄没的家产无疑格外丰富,不仅有一百二十六万亩耕地,还有现钱九十八万贯,以及绢帛货物等折色价值不少于二百万贯的存在。

成都府及其他三个州的仓库中,还积存有三十三万六千余贯现钱,以及二十多万匹绢帛和七千多匹蜀锦,三十余万石粮食。

刘继隆见状,当即吩咐道:“拨钱七十万贯犒军,余下钱帛起运临州。”

“此外,令俞从晖、王焘、任泽等此前投靠我们的牙商来售卖这些货物,得利的两成归他们,以此弥补他们被朝廷抄没的家财损失。”

“把那些北司官员和军将的府邸尽数抄没,最好……”

刘继隆话音还未落下,斛斯光便作揖道:“节帅,高骈等人的家眷都还在成都府内。”

他的话让刘继隆顿下,随后才道:“高骈还有其他子嗣吗?”

“未有,但有几名侍妾在府上。”

斛斯光解释着,同时又道:“不过他麾下不少将领的妻妾子女都在府上。”

刘继隆听后眼前一亮,随后才道:“抄没家产,但府邸留下给他们居住,还有那个孙高浔也是。”

“平日里饭食不得少于他们,这群人留着日后有用。”

“是!”斛斯光应下,随后便见刘继隆继续说道:“西川得有人坐镇,义山曾经在东川任职,必然能够适应西川气候。”

“传令,改凉州都督府为河西都督府,西川都督府节制西川,东川都督府节制东川,陇南都督府裁撤后改设山南都督府,陇西都督府改为陇右都督府。”

“改李商隐为西川都督府兼东川都督府长史,张武为西川都督,陈靖崇为山南都督,耿明为东川都督,陈瑛为山南都督府长史。”

“斛斯光,你暂时跟着我。”

刘继隆三言两语间,几个都督府重新更改所辖范围,斛斯光则是被刘继隆留在了身边。

对此,斛斯光倒是没有什么意见,众人纷纷作揖行礼。

待到陇右自己的事情说完,刘继隆看向韦工啰碌。

没卢丹增跟随张武征讨东川去了,所以他现在只能和韦工啰碌交流。

“开春后,某会令人起运二十万石粮食前往多康,此前积欠的粮食一笔勾销。”

“除此之外,阵没的番兵,都将以粮二十石,糖一担,茶十担的标准抚恤。”

“此役所获甲胄,你们可以带走一万套。”

“待到来年二月,你们就可以率兵返回多康了。”

刘继隆的话,令韦工啰碌脸上浮现欣喜:“多谢节帅恩赏!”

刘继隆颔首回应,接着便与众人埋头吃饭。

待到酒足饭饱,他遣散了众人只留下了耿明和斛斯光二人。

这时他收敛心神,面色凝重地询问道:“此役阵没了多少弟兄?”

斛斯光与耿明闻言作揖,耿明先开口道:“收复成都和其余三州二十县,加上在犀浦的战事,共阵没三千二百九十四名弟兄,残七百五十二名弟兄,折损军马二千四百五十二匹,乘马和挽马约四千匹。”

“此外,多康吐蕃阵没三千二百五十二人,马匹两千三百二十二匹。”

斛斯光眼见耿明先开口,又补充道:“我军先后杀俘西川军一万九千四百五十七人,俘获甲胄军械及粮草辎重无数。”

高骈费尽心思编练的西川军确实强悍,经此一役,陇右伤亡四千,多康伤亡三千二百余。

虽说杀伤敌军近两万,但比例也低于一比三。

不过此役过后,高骈恐怕没有那么多时间来打磨他的西川军了,而陇右的兵员却源源不断,且素质越来越强。

不提别的,单说陇右正在操训的那几万兵马,基本都是经过五年或十年教育培养出来的学子,比起只经过扫盲的老卒来说,更容易组织起来,缺少的只有铁与血的磨炼。

想到这里,刘继隆颔首道:“我们在陇右虽然人口不少,兵员素质更强,但也不能只看陇右。”

“待到新卒调往西川来,耿明你和张武可以用陇右新卒带西川、东川新卒的方式来扩充兵马。”

“以三川的局面,至少要有八万兵马才能牢牢控制住三川。”

“是!”耿明颔首回应,同时作揖道:

“节帅,老卒中有不少都是西川、东川出身的逃民。”

“末将觉得,不如将他们留下,直接募兵如何?”

“若是需要扫盲,则直接令来年南下的官吏为其扫盲便可。”

耿明话音落下,刘继隆思绪过后点头道:“这事情你与张武看着办吧。”

“李福无实才,东川很快便会纳入我陇右囊中,若是能再拿下几个山南西道的州县,则最好不过。”

“是!”耿明作揖应下,随后便见刘继隆摆手示意他们退下。

二人恭敬离开了此地,刘继隆则是前往了府衙的中堂休息。

在他休息的同时,张武也在率领兵马对东川攻城拔地,而距离三川千里之外的山南东道,此刻也无比热闹。

“唏律律……”

“都查看清楚,莫要走漏了贼人!”

萧瑟风中,汉水泛着浑浊的血色与无数浮尸蜿蜒东去。

折断的竹矛横七竖八插在汉水东岸的淤泥里,粗布麻衣的残躯层层叠叠堆成缓坡,几具尚未僵硬的尸体顺着水流微微起伏,缠住岸边枯柳垂落的枝条。

“窸窸窣窣……”

扎甲鳞片摩擦的细响在尸堆间游走,宣武军的兵卒用长枪挑开一具又一具尸体。

这些人中有老弱、有孩童,还有女子,但现在全部没了生气,只剩下尸体和那写下歪扭“天平”二字的残破旌旗。

“唏律律……”

“这些泥腿子的脚程倒是不慢,穿着甲胄还能跑这么快。”

“哼,若不是马料不足,早就追上去宰杀他们了。”

马蹄踏碎枯草,打着“沙陀”旌旗的数千骑兵从南方缓缓北上,每名骑士身后的乘马马背上,都绑上了染血且破损的扎甲。

他们经过战场时,纷纷下马开始打扫起了战场,不放过任何能够变卖的物件。

李国昌和李克用脱离了队伍,向着北边的宜城赶去。

三五里的距离,不过一刻钟时间,父子二人便带着亲随来到了城外。

此时的宜城县可谓残破,城外尽是搬运尸体的民夫,以及王仙芝所率天平军的尸体。

二人没有逗留,策马走入城内,不多时便在县衙外下马。

当他们走入县衙时,宣武军节度使的刘瞻正在与宣武军的几名都将研究沙盘。

眼见李国昌二人到来,刘瞻立马换上笑脸:“哈哈,德兴你们父子回来了?”

李国昌上前躬身作揖,接着说道:“使相,这群贼寇脚程不慢,已经逃往郢州了。”

“不过郢州的舟船早被捣毁,想来他们也翻不起什么大浪,定然能在郢州将其歼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