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西度却笑了:"黄叔,我们可以在每个工厂配一个'养酸水'的师傅,专门负责调整系统参数。这样,既保住了'人气',又能量产。"
老人盯着他看了很久,最后哼了一声:"你小子,比机器还精。"
1985年底,"深桂香智能发酵系统"成功申请专利。
香港新世界集团的马先生看到技术报告后,立刻提出追加投资:"郑先生说了,这项技术不光能做米粉,还能应用到酱油、醋、豆瓣酱——整个发酵食品行业都会变天!"
卓西度却提了一个条件:"技术可以合作,但核心数据库必须留在深桂香。"
"为什么?"马先生不解。
"因为这里面的数据,不光是科学。"卓西度指了指实验室里正在录入数据的黄炳坤,"还有老师傅六十年的手艺。这不是专利能完全覆盖的。"
新产品线"传承系列"上市当天,黄炳坤站在现代化的发酵车间里,看着自己的经验变成闪烁的代码,在屏幕上流动。
"我爷爷要是知道,他的酸水现在能被'算'出来,怕是要从坟里跳出来骂我。"老人嘟囔着,却偷偷抹了下眼角。
卓西度递给他一份股权协议:"黄叔,您现在是深桂香的'首席传统技术官',占技术股2%。"
老人愣了:"啥意思?"
"意思是,以后每卖出一包'传承系列'米粉,您都能分钱。"韦国强笑着解释。
黄炳坤盯着协议看了半天,突然把拐杖往地上一杵:"行!那我得活到一百岁,多赚几年!"
车间外,深圳的天空正被晚霞染成金红色。流水线上的米粉整齐排列,每一根都带着科技的精确,又藏着人情的温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