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七章:封功赐爵,新鲜出炉的东宫勋贵

“太子北巡,遇薛延陀犯边,身先士卒,大破敌军。”

“宜昭示万方,告诫四夷,大唐之威不可辱!”

从帝座上起身,李世民俯瞰下首,沉声道。

“臣遵旨!”

鸿胪寺卿恭敬出身,应了下来。

“众臣所请,即民心所向。”

“太子及所属官员、将领,不可不赏。”

“拟诏,太子嫡子李厥,聪明伶俐,孝悌有加,封长安郡王,三千户,赐钱二十万贯、绫罗绸缎各万匹,宗正寺录入名籍。”

“是。”

宗正卿李道宗欣然应声。

在场朝臣皆脸色各异,魏徵、高士廉、岑文本等太子党羽面带喜色,长安郡王,这无疑昭示着李厥的名分,帝都长安为封号,天下人定然对太子承袭皇位的印象更深一筹。

眼下,皇室第四代之中,只有三个郡王,分别是长安郡王李厥、河西郡王李象、河东郡王李欣,太子两个儿子都已经封郡王,天下人该如何想?

除了长孙无忌、房玄龄面不改色心不跳,魏王党羽却是一片阴沉如水,吴王党羽多少也有些眼神昏暗。

“青雀。”

“别忘了,你是大唐的亲王。”

吴王李恪眼角余光看见李泰脸上的颓唐之色,轻声提醒了句。

“四兄。”

晋王李治同样忍不住唤了声。

这里是朝会,他们是大唐的亲王,理当为大唐获得的胜利而高兴。

“嗯。”

魏王李泰那张大饼脸这才勉强挤出了笑容。

“东宫左卫率薛仁贵斩将夺旗,宜为首功,授轻车都尉,赐爵开国县公,封号:龙门。”

“太子宾客秦怀玉、赵节、东宫录事参军裴行俭出自勋贵、宗亲,门风甚笃,骁勇善战,忠心不二,为次功,宜承继门楣,秦怀玉为济南郡公,赵节为开化郡公,裴行俭为蒲坂县侯。”

“东宫属官皆由兵部核对功勋,依次封赏。”

没有理会李恪三人的小动作,李世民接连下了数道诏令。

“陛下英明。”

一众朝臣纷纷赞同道。

薛仁贵从一介草民跃居为开国县公,尽管不是世袭罔替,却也是降等袭爵,足可配的上此战首功。

至于秦怀玉、赵节,一个是秦琼之子,按道理,胡国公爵位降一级,那也是郡公,一个是皇亲国戚,本就有县公爵位,升一级,继承其父驸马都尉赵慈景的开化郡公爵位,并无不妥。

裴行俭虽是裴仁基之子、裴行俨之弟,裴家父子并非大唐臣子,一直到死都在为大隋尽忠职守,一个从三品的开国县侯已经算得上优厚了。

“怀化郡王阿史那思摩方才上奏,请求内附大唐,东突厥部众由大唐接管。”

“众卿以为如何?”

就在这时,李世民抛出了一个问题,引起了朝臣们的注意。

“陛下。”

“臣以为定襄本就是我大唐领土。”

“薛延陀丧失了二十万大军,至少十年无力再犯。”

“既如此,东突厥也就没必要存在了。”

“不若允准怀化郡王所请,东突厥部众内附。”

中书令房玄龄率先出言。

“臣附议!”

长孙无忌、高士廉、魏徵等朝廷重臣开口道。

早在贞观四年,颉利可汗被擒,东突厥就已经名存实亡,要不是为了遏制薛延陀,又怎会再立东突厥汗庭。

如今,薛延陀损兵折将,能否继续坐稳草原霸主的位置都是一个未知数,哪里还有空威胁大唐,在这个时候,东突厥就成为了鸡肋一般的存在。

倒不如收东突厥,重新迁移百姓前往开垦土地,筑城而守。

“陛下,臣有奏!”

太子詹事岑文本站了出来,手中捧着一份奏章。

‘???’

顿时,在场的亲王、朝臣全都露出了疑惑之色。

“念!”

挥了挥手,李世民示意道。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