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不二’,不是否定两边,而是超越两边。
就像这符印,若能跳出框框,方见广大天地。”
莲华奴眼中的黑气终于消散,他望着手中的执念残片,忽然痛哭流涕:
“我......我竟为了‘中观派正统’,让无始附身至此......”
小普取出最后一颗无执念珠,珠中映着莲华奴在须弥塔下播撒慈悲草的画面:
“施主可知,‘正统’之争本就是执念?
放下‘派’,方见‘道’。”
天边泛起鱼肚白时,洛阳城的晨钟与白马寺的木鱼声同时响起。
小普望着手中的残片逐渐化作尘埃,忽然解下袈裟上的佛道同源莲徽章,将它埋在城隍庙的断壁下。
或许百年后,这里会长出一株新的植物,既非佛莲,亦非道草,却能开出最纯净的智慧之花。
回到白马寺时,苏凌仙姐妹正在主持“佛道互鉴”的抄经会。
张妙真正教道士们画“破执符”,李青霄则向僧人讲解“七元心法”。
金蝉子与三清殿长老坐在菩提树下,手中的《金刚经》与《道德经》正被微风翻开,书页上的文字竟自动对应,形成奇妙的批注。
“吾徒,”
金蝉子招手示意小普靠近,递给他一卷新抄的《不二经》,
“此经融合佛道精义,非经非论,亦经亦论。你看这开篇——”
小普望去,见上面写着:
“佛者,道之觉;道者,佛之妙。
觉妙不二,是为真如。”
阳光穿过菩提树的枝叶,在经卷上洒下斑驳光影。
小普忽然想起西行路上的第一朵莲花,想起昆仑决上的第一场辩战,想起无始魔窟中解下的每一道绳结。
原来真正的“不二”,从来不是强行合一,而是承认差异、超越对立,在分别的土壤中种下和解的种子。
洛阳城外,商队又将启程。
这次的商队里,既有僧人也有道士,他们将带着“不二”的理念,走向更遥远的国度。
小普站在城楼上,望着他们的身影逐渐消失在晨光中,心中忽然浮现出四句偈语:
“佛道本无界,人心自设墙。
但破分别执,处处是道场。”
风掠过城楼,将偈语吹向四方。
小普知道,这阵风会吹过昆仑,吹过敦煌,吹过须弥塔的废墟,最终化作细雨,滋润每一个愿意放下执念的心灵。
而他的旅程,也将从“辩道”走向“行道”——以脚步为经,以心灵为纬,在东土大地上编织出真正的“不二法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