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万法归一,传承争执

修仙修傻了 普广111 1159 字 5小时前

立春当日,灵山寺的无执念珠林迎来了第一场春雨。

小普法师站在“不二亭”中,望着僧道弟子们共同修剪的阴阳树——树干如松,枝叶似莲,枝头正结着兼具菩提叶与道纹的新芽。

忽然,一阵急促的钟声打破宁静,禅房方向腾起紫气与金光交织的祥云,正是金蝉子苏醒的征兆。

“师父!”

小普赶到时,金蝉子正坐在银杏树下,手中转动着一枚融合了佛道符文的念珠。

老人的眉心不再有晶体阴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枚淡金色的“不二”印记,与小普胸前的莲花疤痕遥相呼应。

“吾徒,”

金蝉子开口,声音中多了几分沧桑后的通透,

“佛道两派欲在端午举办‘万法归一’大典,却在‘传承’一事上起了争执。”

三日后,佛道长老会在灵山寺藏经阁召开。

小普望着阁中并列的《大藏经》与《道藏》,忽然想起蓬莱岛的生死轮——此刻的争执,恰似轮盘上“生”与“死”的拉锯。

全真教首座率先发难,手中捧着被篡改的《楞严经》道解本:

“融合之道虽好,但佛道经典不容混淆!此经将‘戒定慧’解作‘精气神’,分明是离经叛道!”

正一盟长老则指着道家《阴符经》的佛注本反驳:

“我道经注解引入‘因果’之说,明明是相辅相成,为何说是混淆?”

两派弟子各执一词,竟在阁中形成两股对峙的气场,险些引发斗法。

小普见状,解下腕间本已空无一物的“无执”假象,双手合十道:

“诸位可知,当年鸠摩罗什译经,曾借用道家‘玄学’概念;陶弘景着《真诰》,亦吸收佛家轮回思想。传承本非一成不变,而是如江河入海,兼容并蓄。”

三藏法师趁机展示新译的《不二经》,经文中佛道术语并列,却用星号标注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