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苦你了。”
“这是我分内的事情。”包云秋微笑道,“三哥,如果我觉得值得拆掉重建的旧楼,要不要向你推荐呢?”
“要啊。只要是整栋的旧楼,临街的,价钱合适,我都愿意收购。”
“这里还真有一栋这样的旧楼待售。我拿资料给你看看。”包云秋说着走出了办公室,过了一会儿,她拿了一份待售旧楼的资料给李华龙看。
看完资料后,李华龙点头道:“价格很实惠,我买了。”
“不还价,就买了?”
“那栋旧楼,我见过,位置不错,占地面积也不小,价格这么便宜,现在买下来,挺划算的,没有必要还价了。”
“行,等会儿,我就联系房主。”包云秋顿了顿,问道:“我帮你去找这栋楼临近的业主问问是否有意放盘?”
“可以啊。”李华龙满意道了,“对了,甲种、乙种换地权益书,买了多少了?”
1960年代初期,香港的房屋需求甚殷,政府提出在新界发展多个新市镇的计划,因此需要征收大量新界土地。为减低收地的现金支出,政府便将其中部分的收地赔偿,以换地权益书来代替现金赔偿。
甲种换地权益书容许持有人每平方呎建筑用地换取1平方呎建筑用地;乙种换地权益书容许持有人每5平方呎被收回农地,可于将来换取2平方呎同样位于新界的屋地。
拥有未来记忆的李华龙知道香港很多地产发展商因为看好香港地产前景,积极收集换地权益书,特别是在楼市低迷的时候,地价大量买入换地权益书,这让这些地产商获得了丰厚收益。
中原地产不仅仅是一家地产中介公司,还从事换地权益书买卖业务,低价买入,高价卖出。
李华龙早就计划,等到了1967年,香港房价暴跌,楼市陷入低迷时,他低价大量购入换地权益书,为了布局,他旗下中原地产公司早就开通了换地权益书买卖业务,低价买入,高价卖出,赚点差价。
五月初,换地权益书的价格持续下跌,李华龙开始通过中原地产大量收购换地权益书,只要价格令他满意,他会大量买进。
包云秋拿了一本账簿递给李华龙,微笑道:“总共花了两百余万,相比两个月前的历史最高价,换地权益书的价格下跌了五成左右。”
李华龙接过账簿,翻看了几页,点头赞道:“云秋,你担任中原地产的副总裁,有点屈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