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BYD采用的自研自产式零部件供应为主,在行业内处于非常高的领先水平!尤其在核心三电系统电池、电机、电控以及车载芯片领域,基本都是能自研自产就自己做。”
“就算是玻璃、车身、底盘、内饰这四块,BYD也有自己的子公司包生产。”
“除非是高端一点的配置,类似天窗这种才会给福耀来做。”
陈峰闻言也是神色一动:“既然了解,那就学学BYD自己搞自研自产模式!先和小米团队配合把供应链资源整合一下,未来中泰产出的任何一台车的零部件自主率,我希望做到80%以上!”
“如果有看上合适的供应链厂商直接给我打报告,整个厂子都可以买下来!资金方面不用担心。”
此话一出,殷建仁也是浑身一震。
老板这是要搞供应链高度集成啊!
要是这条路子能走通,未来中泰的造车成本将会比同行低出许多。
当然,对于小米那套供应链整合模式殷建仁也并不陌生。
在创办中泰汽车之前,他创立的永康铁牛公司就是专门给一汽、上汽、广汽这些合资大厂做汽车零部件配套的。
后来一看卖整车利润更大,这才整合了江省当地汽摩配资源开始学同省的吉利进军了造车市场。
眼下被陈峰提出来要学BYD+小米那一套自主+整合模式,殷建仁自然是满心欢喜地答应下来。
毕竟只有资金雄厚或者是销量非常大的车企,才有能力搞这套两条腿走路的模式。
要是小点的车企,想要自己单独开一条线去做某个零部件,或者要求供应商压低零部件采购价几乎是异想天开!
因为汽车零部件这玩意儿属于工业品,一次开模后生产的成品数量越多,成本才能越摊薄。
就跟之前蓝卫科技生产口罩成本能打到6分钱,别人家的口罩成本要上到几毛钱,对市场形成降维打击一个道理。